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?!吧浦吻卣呦戎嗡?,是秦人自古就有的傳統。
7月9日,陽光下的三河口水庫碧波蕩漾,自然環境優美。記者? 許奧博攝
引水 攔蓄漢水,深山再添高峽
初夏的清晨,在佛坪縣與寧陜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,高大雄偉的三河口水利樞紐如磐石般橫亙在峽谷中間,碧波蕩漾、山巒疊翠。
入夏以來的持續降雨,使三河口水庫迎來建成后最高水位627.36米,蓄水量約4.6億立方米。7月16日,引漢濟渭工程通水后,這里的庫水將流向秦嶺以北的關中平原。
水質好壞,關鍵看源頭?!耙癖Wo生命一樣保護水源地?!标兾魇∫凉h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省引漢濟渭公司)大河壩分公司員工丁群峰說,“作為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調蓄水源工程,三河口水庫已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和水質檢測試驗室,每日可自動對地表水常規5項進行監測。目前,水庫水質已達到地表水二類中較高水平,從山上流下的水可以直接飲用?!?/p>
省引漢濟渭公司還成立“朱鹮無人機中隊”,不定時深入工區,以高空拍照、河道取水、光譜分析儀現場分析等方式,突擊巡查施工環保落實情況。
除保障水質安全外,省引漢濟渭公司堅持做好工程管理,持續確保工程安全。
在三河口大壩施工中,省引漢濟渭公司與高校聯合開發了目前行業先進的智能化管理系統——“1+10”全生命周期工程信息管理系統,實現了對大壩進度、安全、質量的系統采集、實時分析與智能監控,嚴把質量關。
作為引漢濟渭工程龍頭水源工程,黃金峽水利樞紐正如火如荼地建設?!按罅髁扛邠P程泵站”“洪水預報預警系統”“無人駕駛碾壓和攤鋪技術”“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混凝土信息管理系統”“邊坡安全監測系統”……各式各樣的高科技裝備已經運用到建設中,大幅提升了工程進度和質量。
“2021年夏的暴雨引發嚴峻汛情,我們科學組織、精心施工,用鋼模板加固加高縱向導墻,有效應對了當時的洪峰?!笔∫凉h濟渭公司黃金峽分公司員工李虎子說,“這一戰,工程運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檢驗,新時代水利工程的硬核實力充分彰顯?!?/p>
黃金峽水利樞紐建成投運后,將成為引漢濟渭工程取水的主陣地,年調水10億立方米。當黃金峽泵站抽水流量小于關中需求量時,三河口水庫可年調水5億立方米補充。
掘進 峰巒無阻,定讓漢水潤關中

秦嶺輸水隧洞是引漢濟渭調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,地質條件極其復雜,綜合施工難度舉世罕見。自開工以來,各類工程難題頻頻出現。嶺南TBM施工遭遇4.6萬立方米/天的超強涌水,平均每掘進2米就遭遇1次巖爆。
工程建設者不畏懼、不退縮,一次次的極限挑戰,他們竭力突破。
為了減少巖爆和涌水發生,省引漢濟渭公司聯合專家、科研單位攻關,并應用微震監測等地質預報手段,有效預測地下水及巖爆;通過超前水錘鉆機鉆孔釋放應力,降低巖爆強度,極大地保障了建設者的施工安全。
“針對隧洞超長施工通風難題,省引漢濟渭公司創立了完整的超長隧洞TBM法和施工通風成套技術體系?!辫F一院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總設計師李凌志說,“秦嶺輸水隧洞實現了TBM法獨頭掘進施工通風距離16.5公里、鉆爆法無軌運輸施工通風距離7.2公里,創造了世界紀錄!”
一條調水線成為一條攻堅克難的“科技線”,引漢濟渭的建設者們鉚足干勁、鍥而不舍,在新征程上用智慧和汗水筑起調水工程的“銅墻鐵壁”。
自2007年6月起,秦嶺輸水隧洞歷經15年建設,于2022年2月22日全線貫通,隨后進入硬巖掘進機拆卸和隧洞二次襯砌工作階段。
堅持“技術先行”的原則,省引漢濟渭公司嚴格按設計要求落實隧洞監控量測、原材檢測、工序檢驗等,將每一根錨桿、每一榀拱架安裝到位,將每一方混凝土澆筑密實?,F場,工人24小時輪班奮戰,技術人員現場跟班,專責管理人員隨時巡檢抽查,確保隧洞建設任務保質保量完成。
“我們的努力終于要成功了!”望著即將通水的隧洞,省引漢濟渭公司大河壩分公司員工高文元感慨地說,“干了一輩子水利,這個工程是最苦最難的,也是最為自豪的!”
配水 清水奔涌,造福三秦百姓

黃池溝配水樞紐容積2.2萬立方米,采用“兩進三出”布置方案。通過黃池溝配水樞紐,可實現與黑河金盆水庫互聯互通,強化西安城市供水安全。
“去年4月21日,黃池溝黑河供水連通洞與黑河供水管網實現連通。那段時間,為了讓連通段重要工程黑河供水箱涵改建順利施工,黑河輸水管道連續7天停止向西安供水?!敝需F十七局黃池溝配水樞紐項目總工王來柱說,“7天里,我們多專業、多工序、多個團隊交叉作業,24小時連續奮戰,克服了連續下雨和場地狹小等不利影響,齊心協力完成了任務,很不容易!”
他指著工地上的條幅“齊心協力,攻堅克難,確保黃池溝配水樞紐工程如期投入運行”說:“我們水利人有一股拗勁,越是困難,越想挑戰。大家擰成一股繩,沒什么事干不成!”
據了解,引漢濟渭工程全部建成通水后,可滿足包括陜西省4個城市在內共21個受水對象的生活及工業用水需求,造福超過1400萬人。
一江水,潤萬物,生態效益將充分發揮——
引漢濟渭工程將增加渭河生態水量6至7億立方米,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,形成南接漢江水系,北達陜北高原的區域大水網,實現南北統籌、豐枯相濟、多源保障的戰略配置構想,直接改善陜西水生態。
一江水,促發展,經濟效益將持續釋放——
引漢濟渭工程將有力提升西安城市群的水資源承載力,支撐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,間接輻射榆林和延安,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爭取黃河的用水指標,可支撐受水區內1.1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。
路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汩汩清泉將潤澤關中、解渴陜北、帶動陜南,不僅見證了水利人走過的不平凡歷程,更將看到這項偉大工程造福百姓、澤被后世。(記者 肖倩 許奧博 見習記者 耿楊洋)
重大水利工程關系國計民生,是造福民生的主力,是興國安邦的“重器”。自古以來,陜西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、北缺南豐,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。夏季“水荒”令20世紀80年代、90年代的關中人印象深刻。為從根本上破解缺水困局,陜西不斷探索,開展了黑河水庫、李家河水庫和引乾濟石、引紅濟石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設,隨后又啟動引漢濟渭這一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。從2007年,秦嶺輸水隧洞準備工程開工,到如今實現通水,工程發揮效益,進一步保障群眾用水安全。
引漢濟渭工程,打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,鑄就了陜西治水史上的豐碑。水資源格局影響和決定著經濟社會發展格局,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。從長江流域出發的漢江水,奔涌流淌一路向北,流入關中,促進陜西三大區域協調發展。引漢濟渭工程不僅能夠緩解關中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,支撐受水區內1.1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,為關中城市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“水動力”,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;還可實現年發電量4.9億度,帶動陜南經濟發展;以及通過水權置換,為陜北從黃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標,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改善和高質量發展。
這水,是生態之水、轉型之水。水是生命之源、生態之基、綠色之本。浩浩漢水,奔流北上,不只澆灌了經濟命脈和民生命脈,也豐潤了關中地區賴以維系的生態線。引漢濟渭工程調水入關中后,每年可通過渭河給黃河增加6億到7億立方米的水,可有效改變關中超采地下水、擠占生態水的狀況,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,防止城市環境地質災害;通過充分發揮發電、防洪、供水效益,減少陜南地區洪澇災害,促進發電等綠色產業發展,推動陜南經濟結構調整轉型;推動受水區加強節約用水,構筑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,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。
浩浩漢水,奔流北上;盛世興水,滋定潤民。引漢濟渭工程是一部書寫在三秦大地上的宏偉詩篇,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。(吳莎莎)
● 位于洋縣境內漢江干流黃金峽鍋灘下游兩公里處
● 由擋水建筑物、泄洪消能建筑物、泵站、電站、通航建筑物及過魚建筑物組成
● 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,最大壩高63米,總庫容2.21億立方米
● 壩后電站安裝3臺發電機組,總裝機容量13.5萬千瓦,年發電量3.87億度
三河口水利樞紐
● 位于佛坪縣與寧陜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
● 由擋水建筑物、泄洪消能建筑物、泵站、電站、引水建筑物以及連接秦嶺輸水隧洞控制閘的壩后連接洞組成
● 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,最大壩高141.5米,總庫容7.1億立方米
● 壩后電站安裝4臺水輪發電機組,總裝機容量6.0萬千瓦,年發電量1.33億度
秦嶺輸水隧洞
● 全長98.3公里,最大埋深2012米
● 設計流量70立方米每秒
● 分為黃三段(黃金峽至三河口)和越嶺段(三河口至黃池溝)
● 進口高程549.23米,出口高程510.00米
黃池溝配水樞紐
● 以分水池承接漢江來水和金盆水庫補水,動態調配至南北干線和黑河引水渠道
● 采用“一池、兩進、三出”的布置形式
● 工程由分水池、池周進出水閘、泄洪設施、黑河連接洞、黑河供水連通洞等五部分組成
● 池長105米,寬35米,深8.43—10.59米,容積2.2萬立方米